当前位置:主页 > 星座 > 占卜 > 相术 >
综艺节目的“面相学”观点
编辑:极品女性网 2014-10-06 12:51 极品女性网 字体: 大中小
浏览:441次
最近,山东卫视开播了一档综艺节目《中国面孔》,这是一档什么节目暂且不说,提到面孔,大多数人首先会想到面相,面相学及其五行论是中国不可或缺的文化基因,自古有五官、三停、十二宫位的面相之术。五官即采听官、保寿官、监察官、审辨官、出纳官,耳眉眼
最近,山东卫视开播了一档综艺节目——《中国面孔》,这是一档什么节目暂且不说,提到面孔,大多数人首先会想到面相,面相学及其五行论是中国不可或缺的文化基因,自古有“五官”、“三停”、“十二宫位”的面相之术。五官即采听官、保寿官、监察官、审辨官、出纳官,耳眉眼鼻口分别代表着长寿、地位、意志力、财富、幸福。如果目前整个中国电视节目是一张中国面孔的话,我们最想成为面孔的哪一部分?目前中国那些最炙手可热的电视节目又都属于哪一部分?
电视节目之怪现状
《中国面孔》绝不是一档相面的电视节目。随着电视节目模式化大潮汹涌而至,眼下的中国电视节目一片红火,近几年要说哪个行业竞争最激烈,恐怕电视业位列排头。加上新媒体的突然兴起,中国电视面孔变得五官扭曲甚至面部狰狞。一时间非模式不生产,非收视不生存,非娱乐不传播,面相学诊断结果:中国电视长了一个硕大的鼻子和一个偏爱零食又刁又馋的大嘴,这是病,得治。任何一个生态领域都需要出纳平衡,而市场的终极规律亦是供需平衡,电视也是如此,如何治疗?中国电视节目的“蓝海”在哪里?中国人在享有快餐式资讯、媚俗式娱乐外,还需要什么?
侧面美学的兴起
跨界是一种新蓝海,《中国面孔》是一种新视角。每个人都有一张脸,每个人每天都会面对数十甚至上百张脸,但我们很少认真地探究过自己和他人的脸,国内更没有一档节目从最常见不过的“面孔”入手,来发起历史追溯和文化思考。可见“面孔”不单是属于某个人的一张脸,它内在蕴涵的文化符号或是一种集体象征。而最神秘的面孔不是别人,却恰恰是自己的那张永远无法直面的脸。
在经济大潮风起云涌、社会信息瞬息万变的大势面前,最容易迷失的是我们自己,我们习惯于研究大势、钻研对手,却往往忽略审视自己,“认识你自己”!这是刻在古希腊阿波罗神庙的苏格拉底的箴言。我们可以每天360度自拍上百张照片,但只需选出最美的一张来,这就是我们最大的优势,我们最有利的资源。
单纯的文化节目生不逢时,过度的娱乐综艺除了瞬间的快感外缺乏社会担当。狭小生存空间让电视节目走向了极端,也给了跨界以崭新的爆发力。《中国面孔》不问吉凶,不占未来,是一档自我追问的节目,一档以益智答题为形式、文化传播为内核、专家点评为亮点的文化综艺跨界节目。所谓跨界,以上所有内容都将通过最玄幻、最神秘、最科技、最意想不到的综艺形式表现出来,谁说文化深度不时尚,谁说历史传统不疯狂,但其实,它还是它,就在那里,不增不减,深刻得让思虑不舍昼夜,却也华丽得让心情无处安放,一切皆因栏目的赋予而不可思议!
相由心生的必然
节目有明星对抗答题,也有专家学者妙语连珠的点评,以“面孔”为媒介,来呈现你忽略的人之侧面之美、你不了解的神秘文化、你不曾体验的全新娱乐方式。既谈面相,《中国面孔》到底五官局布如何?
首先看眼,所谓大开眼界者,惊爆眼球也。万千面孔背后的万千情态,或演变的历史、或沧桑的审美、或神秘的族群,独特、多样而极富故事性的中国面孔,将是怎样一番瑰丽景象。如“黄皮肤”的中国人群中“黑人”面孔的传奇人生、杂志封面光鲜明星的另一张诡异的脸等等,当大开眼界,此谓监察官。
其次看耳,所谓耳听为虚者,玄机重重也。源远流长的中国历史有多少匪夷传说,多少骇人听闻和道听途说,此处以验证为主,通过探索求证、神秘嘉宾等方式,来探秘“面孔”传言,寻根历史文化。如,影视剧中的岳飞仪表堂堂,而《史记》中的他却又相貌平平,岳飞到底生就一副怎样的面容?各种科学手段,一探究竟。此谓采听官。
再次看口,所谓有口皆碑者,众人吐槽也。口口相传的神话,茶余饭后的谈资,游走于唇齿间、爆红在网络上的面孔将登上舞台,看“虚拟”如何现实呈现。如甄炒热的整形风,慈禧独创的“水疗SPA”,“烧饼哥”的励志故事,最帅双胞胎的爆笑经历……他们的背后究竟还有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反映了怎样的时代情境,极富互动、体验性的舞台呈现,直逼历史。此谓出纳官。
另外看鼻,所谓览闻辩见者,当红明星达士也。节目还会邀请五位来自影视、歌舞、曲艺、主持等各界明星,分组对抗,通过才艺表演、竞猜答题、与主持人精彩互动等方式,轻松愉快、别具一格。现场通过历史影像、情景短剧、即兴演示等多种表现方式出题,使相对枯燥的历史文化知识能够生动活泼地呈现在舞台上。此谓审辨官。
最后看眉,所谓白眉睿智者,业内泰斗也。现场邀请明星专家对各组答案进行深入剖析和延伸,讲述不为观众所知的历史学、人类学、美学、面相学等趣味知识,以承载文化内核,意蕴延年。此谓保寿官。
说到保寿官,中国电视人感受颇深,据统计中国电视节目寿命一般在三到五年,究其原因,大家牢骚满篇。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尹鸿说“尽管周而复始的创新、同质、低俗、衰落的‘蜉蝣定律’仍然有效,但对中国电视人来说,只求笑得最早,不求笑到最后。”为何笑不到最后,同质化是一个催命的鬼符,但话题空间的狭窄、极易上口和消化的快餐式娱乐所产生的审美疲劳才是致命的缺陷,节目最根本的生命力来源于在于文化驱动空间的原动力。综艺形式自然是《中国面孔》的五官,但内在的一种可以传播知识、启迪思考和极具文化认同的正向价值感染力,在第一期节目就表现的淋漓尽致。
文化亮点之祖先的真面目
第一期《中国面孔》中有一个关于一位阳光、清秀的南方女孩和一颗古老头骨的故事。骷髅与女孩,让人惊讶的关联组合,她叫曾雯,是吉林大学考古学在读女博士。节目中,她带来了一颗和山东有着不解之缘的头骨——大汶口文化遗址出土的5500年前山东祖先的头骨。在同时期出土的大汶口文化遗址中的头骨中普遍存在着上颚骨侧门牙被拔掉的现象,这一颗也不例外,节目围绕这个历史之谜展开了一个神奇、有趣的探索历程,探秘祖先的习俗,还原早期的农耕文明。更让人叫绝的是,在现场,节目赋予了这颗五千多年的头骨以血肉,由成功复原过“辛追夫人”、“楼兰美女”等著名的古人形象的中国刑事相貌学奠基人、古人复原大师赵成文教授揭开了这位神秘祖先的真面目。这是一位中年男子的形象,虽然过去了5000多年,历经民族的迁徙和融合,自然的沧海与桑田,基因的进化和异变,但这枚头骨的真实样貌却仍然神奇地印证了在山东这块古老的土地上生就的浓眉大眼的族群特征。节目让我们近距离地触摸了那段神秘的人类文明之旅,以一个综艺节目的表现形式生动、鲜活地探究了“我是谁,从哪里来”这个困扰了人类多年的哲学难题,寻祖溯源,追古抚今,在中华文明的伟大复兴的今天有着另一番现实意义。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极品女性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